- 发表文章首都的新政和宋代的成就2018-01-22 16:55
- 推荐阅读鳏夫二伯——故乡那些不太遥远的记忆之五2017-12-02 07:26
- 推荐阅读魁星楼——故乡那些不太遥远的记忆之四2017-12-02 07:26
- 推荐阅读老祠堂——故乡那些不太遥远的记忆之三2017-12-02 07:25
- 推荐阅读楠木垌——故乡那些不太遥远的记忆之一2017-12-02 07:25
“十九大”盛会一结束,各地在忙着宣讲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同时,也纷纷推出跨入新时代的举措。北京作为我们国家展示新时代新风貌风向窗口的首善之都,率先志得意满,豪气满怀的推出了运动式的三大新政:“清理低端人口”、“强制煤改气供暖”以及“整顿天际线”。
“清理低端人口”强制外来务工人员在短时间内限期搬离首都,让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无家可归,露宿首都的街头和桥涵;“强制煤改气”在天寒地冻的冬季禁止低端人群…
鳏夫二伯
——故乡那些不太遥远的记忆之五
二伯是族上的长辈,排行第二,我们称之为“二伯”。
记得我还在村小读书的时候,二伯就已经六十多岁了,身体很硬朗,比那些五十多岁的人都显得腰直身硬。印象里二伯不怎么做事,特别是重农活,很少见他去做。与那些有子女长大成人接过农活重担而自己颐享天年的有福长辈不同,二伯无儿无女,但他却好像总不用做什么农活。粮食自然不用愁,有生产队分的口粮,生产队解体后有…
魁星楼
——故乡那些不太遥远的记忆之四
魁星楼是我村子里的标志,方圆几十里,说起我的老家,别人都会羡慕的说,哇,你们村有个很漂亮的魁星楼!
魁星楼位于村子的正中间,隔着大雅塘与祠堂正对,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据老辈的人说,从前我们村是读书风气很浓厚,仅清乾隆前二十年间,村里就有十八人考上“贡生”。十八贡生考取功名之后,为了倡导后世子弟读书入仕,使村中代代书香不绝,乃共同发…
老祠堂
——故乡那些不太遥远的记忆之三
村中建有祠堂,位于大雅塘的南面,正对大雅塘。祠堂自小给我的印象就是神秘、肃穆,还带有某种崇拜的神圣。那是位于村中间的一座老式建筑,建于明代末期,清乾隆年间扩修,到现在基本上还保持当时的规模和样子。
祠堂前面一个不大的坪子上,左右分列着一对石狮子,狮子是塑的是站像,一公一母,形态很逼真,母狮子身上还吊挂着两只小狮子,那种撒娇的憨态十分形象。石狮面向…
大雅塘
——故乡那些不太遥远的记忆之二
村子的中间有一汪清池,村人称之“大雅塘”。那是一口有四、五亩见方的池塘,呈葫芦状,又如一个巨大的砚池。池塘近葫芦颈的地方,离岸四、五米有一块巨大的生根石头,即使是池塘放满水的季节,也总是露出水面一截。开春水暖时节,可以看见许多蟾蜍巴到石头壁边,鼓起嘴巴“呱呱”唱歌,还爬上石头面上,互相嬉戏缠斗。不几日,石头周边的水面上便有了逗号一样的小蝌蚪,在清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