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阅读花开的声音2018-06-19 10:44
- 发表文章水调歌头(新韵)---游常州春秋淹城遗址公园2018-06-16 14:59
- 发表文章父亲的乡愁2018-05-20 14:40
- 推荐阅读没有母亲的母亲节2018-05-14 11:27
- 发表文章俗读红楼(十七)-----生命的自觉2018-04-20 14:36
绿水绕淹城,红妆有荷莲。
浓阴遮道,小花浅笑倚篱边。
初夏骄阳隐隐,送爽柔风阵阵,淡淡笑谈间。
古井木竹屋,疑是时光还。
逝水速,乾坤覆,几千年。
拓疆先祖何在?可曾梦今天?
漫漫悠悠岁月,起起伏伏多变,成败已云烟。
惟善恶公道,分明在人寰。…
父亲的乡愁满满地倾注在他编辑整理的《兰右崔氏平远堂家乘》中。翻开这本家乘,原来离乡背井在距家乡千里之遥的北方,经历了六十多年二万多个日日夜夜的父亲从没有忘记过那个遥远的江南小村,那个曾经生活过自己的祖先,渡过自己童年的地方。只是这浓厚的乡愁像是深藏在灰烬下的纯净火种,在岁月的跌宕沉浮、忙碌、劳烦、忧虑甚至提心吊胆中,默默地守候在父亲心的底层、思的角落,直到他耄耋之时,人生该来的都已经历,该去的也已…
从《红楼梦》的故事来写生命的自觉,实在是第三十七回经探春提议,众位小姐结成“海棠社”,首次酝酿作诗时,出于诗社社长李纨聘请的专管出题限韵的副社长贾迎春之口的几个“随”字想到的。对于结社作诗必须要有的出题限韵,迎春说道:“依我说,也不必随一人出题限韵,竟是拈阄儿公道。”当大家决定咏白海棠时,迎春“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诗来随手一揭”揭到的是一首“七律”,向一个小丫鬟到:“你随口说一个字来”,这个正倚着…
许多《红楼梦》的读者,正如百合女士所说,“年轻时多喜欢黛玉、讨厌宝钗,年岁渐长后会转而喜欢宝钗……”。多次读过《红楼梦》后,我更愿意将“喜欢宝钗”改为“欣赏”,欣赏蘅芜君。
在《红楼梦》的故事里,不论是入了正册的十二金钗,还是如晴雯、香菱、袭人等一干入了副册或又副册,在贾府中有些脸面的丫鬟,还有更多的无缘在命运的底册上留下痕迹的奴仆,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悲惨的结局概莫能外。但…
数九寒天,大雪纷飞,有同学发来《梅雪争春》的图集,配有古代墨客的诗句,画即美,诗更佳欣赏之余,涂鸦小诗一首。
碎琼恋疏影,三九同绽放。
风疾雪自斜,冰封梅愈香。
洁白梨花蕊,浓极素女妆。
晴日照妖娆,双双报春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