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文坛,文学流派众多,流派之间存在这样那样的斗争,作家、诗人为了抬高自身、贬低别人,往往先要扯一面大旗,有的还唯恐站错了队;大学的教授为了方便教学、便于研究,也在推波助澜。——这流派到底有多大作用?一说“派”,造势的成分、哗众取宠的成分就多了起来,武装成冠冕堂皇的硬壳,真要挤到里面,一个空壳子、空场子而已。上世纪50年代法国出现了新小说派,反对巴尔扎克从事物外部现象观察、描写世界的艺术路子,主张…

阅读(2312) 评论(0) 推荐(1)

齐河朱多锦先生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早已受洗,济阳徐树爱先生也信仰基督,每晚都捧起《圣经》翻翻,我呢,还只是个潜在的信徒,只是河边常常走走。与两位文学界的学长交流,感觉宗教之于文学,或者文学之于宗教,关联的确不少,在此借两位学长压阵,就己之一知半解谈谈宗教与文学。

近年来,我写了不少涉及“死”的作品,对这个必然降临的节日进行过大量渲染和描述,诸如《月圆之夜》、《两位老辈人的死》、《我的老师》、《…

阅读(4406) 评论(1) 推荐(1)

小区这几年不知不觉狗多起来,几乎一半的住户养狗,有的还不止一条,大的牵在手上,小的抱在怀中,那真是比儿子还亲,比孙子还疼,当然也有把狗当情人养的,以致老鼠一般个头的狗种,在街上也是目中无人,狗仗人势得很。

你早晨看吧,停在楼下的汽车大多轮胎被浇得湿漉漉一片,那都是狗们的业绩。“如今城里的人/有的总让狗牵着去上街/——狗都是值钱的名种/——人都是有钱的或有闲的玩人/从此一根漂亮的细链儿/便扯进了…

阅读(3644) 评论(4) 推荐(4)

莉姐和我住一个村,大我三岁,1976年冬我们家从红卫河北岸徐官庄迁到这儿来的时候,莉姐是我结识的第一个少年伙伴。那年腊月二十三晚上,她踩着盐粒一样咯吱咯吱脆响的冻雪,吃力地背了筐大白菜送到家来,她穿着碎红花的小袄,绿棉裤,目光又明亮又文静,梳着两条齐腰的辫子,油灯下一条辫子一扭身就跳到胸前来。那年她周岁十二。

她爷爷和我爷爷是拜把子兄弟,两人视彼家父母为自家父母,两家老人谢世的时候,同在灵堂披…

阅读(3412) 评论(5) 推荐(3)

王霁良

前几年出差多,总往胶东跑,对胶东的海那是满怀了感情。我曾在莱州三山岛、蓬莱仙阁、烟台山、威海银滩、海阳防波堤、青岛崂顶和栈桥、日照石臼等地看海,有的地方去过多次。

有一年春天,曾在烟台呆半月,宾馆离海边不远,每天都到海边走走,几个景点看了个遍。有一天自个坐公交去游芝罘岛,这是伸入黄海的一个半岛,中国最大、世界上最典型的陆连岛,秦始皇曾三次登临寻拜天界仙灵。这里近乎四面环海,我爬上山…

阅读(1713) 评论(1) 推荐(0)